您所在位置>首页>业务指引
网贷评级第一案昨日开庭
发布日期:2015-12-16  来源:湖南律师网  浏览次数:288

昨日,被业界称为“网贷评级第一案”的网贷平台短融网诉互联网金融垂直搜索平台融360案件在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由于央行、银监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细则一直未能出台,该案件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野蛮生长期”首个评级纠纷案件。



    一个新兴领域的监管规则还未出台时,企业到底应该勇于尝试、“法无明令禁止即可为”,还是应该谨言慎行、避免对行业发展和投资人产生误导?业内大佬发布的报告影响了被评级企业业绩,算不算不正当竞争?经过长达4个多小时的庭审,法庭并未当庭宣判,但双方多轮的激辩,对网贷这个新兴领域的监管和评价体系的完善仍有积极推动作用。



    4小时庭审



    “商业信誉”对战“知情权”



    “根据我们的客服QQ聊天记录,我方多次因为被告所作的评级报告接到客户的询问,这说明被告发布的不实评论、虚伪事实已经引发了我方不少客户的疑虑,影响了经营和收入,对我们的商业信誉造成了严重影响,属于凭空诋毁。”双方陈述一开始,原告方短融网负责人就提出了一个颇为严厉的指证。



    对于原告的指责,被告也随即给予了回击,“投资者对投资平台进行监督、询问,完全是一种正常的沟通途径,我们的评级报告也是辅助投资者行使这种监督权和知情权,无法证明我们对其造成了诋毁。原告指责我们散布虚伪事实,事实上我们所作的评分严格依照原告在其网站上公布的相关事实并逐一分析、打分。”



    是损害商业信誉还是正当行使评论权、促进投资者知情权,是同行间有失公允的竞争行为,还是第三方的客观评价……双方各自在法庭陈述的PPT上列出了指证对方的证据,足足有三四十条。



    事情源于融360在今年上半年在其网站和理财公众号发布的两份网贷评级报告。在2月和5月分别发布的评级报告中,融360先后将短融网评为“C级”“C-级”,并在“网贷评级说明”中给出“C-级平台整体实力最弱,风险较高,投资需特别谨慎”的意见。根据庭审内容,原告P2P网站短融网起诉互联网金融平台融360,称被告对原告商业信誉进行诋毁,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删除相关报告和评论文章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万元。而被告融360提出,所有评级结果都是基于原告公开信息进行分析后的结果,并无受到其他业务合作影响。



    截至目前,全国P2P网贷平台数量已达3000多家,但水平良莠不齐,跑路等高风险事件频出。随着网贷行业迅猛发展,网贷评级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普通投资人提供评级参考。目前,市场上发布网贷评级报告的有大公国际等非网贷类的专业评级机构,也有网贷之家、网贷天眼、融360等互联网金融垂直门户网站,以及社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由于各家评级都缺乏公认标准,与融360一样,这些评级机构也并未免于质疑。



    今年1月,大公国际曾发布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首份评级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大公国际公布266个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黑名单”和676个“预警名单”,陆金所等较为知名的P2P平台也在榜单中,而陆金所当时就对大公国际的评级公开表示了强烈质疑。



    专家助阵



    “法无明令禁止可不可为?”



    除了有没有造成商业信誉损害,被告有没有资质评级也成了双方激辩焦点。



    由于网贷行业的迅猛发展只有短短两年左右,网贷评级更是在欧美国家都无甚先例,诉讼涉及的各种争端无论在法学界还是金融界,产业界还是监管层都未形成定论。为了应对新兴领域的审理,昨天审议现场,除了较为常见的原被告、原被告代理人,双方还被允许请来法学、风控领域的专家,为各自的申辩“助阵”。



    “按照民商事法的原则,法无明文禁止即是许可。”融360方邀请的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提出,正是由于监管细则还未出台、没有官方认可的评级机构,而网贷领域风险频发,融360的评级报告恰恰能够帮助普通投资者辨别风险,同时也为监管部门作出了辅助监管的尝试。



    “金融是高风险行业,‘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不能使用在这个领域。举例来说,政府为什么要监管民间借贷领域呢?”原告短融网一方的“专家辅助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与被告专家的观点针锋相对。他认为,在市场土壤和投资人心理尚不成熟的时候,没有获得官方认可的机构发布评级报告将会对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新闻链接



    如何远离网贷风险?



    一.远离高息平台



    “高收益的背后,也许是有人在编造美丽的谎言故事,一旦故事演不下去了,就是大厦轰塌时。”银率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李先瑞提醒。今年11月,银监会、工信部、央行、工商总局四部门发出预警,对一些号称月理财收益能够达到30%的“金融互助”理财平台进行高风险预警,“投资1万元一年能变23万元”“一年财富增值几十倍”是这种平台宣传时的常用伎俩。



    二.知道赚的钱从哪来



    “投资之前,要了解所投资对象的商业模式究竟利从何来,其收益水平、风险程度如何。如果其收益来源的合理性存疑,或者其根本就没有收益来源,那说明其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早晚会出问题。”李先瑞提醒市民,“很多人只听了别人介绍就做了自己搞不懂的投资,这不叫投资,这是在赌博。”



    三.大肆烧钱做广告须警惕



    “人家都在央视做广告了,能跑得了吗?”在不少普通投资者看来,在央视等权威媒体平台打广告,是企业、平台公信力的表现。事实上,“就算上了央视,也不代表有了安全背书。”多名业界专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


湖南省律师协会版权所有,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湘ICP备15009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