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清水塘
发布日期:2022-02-17  来源:湖南律师网  浏览次数:195

湖南省律师协会秘书处 李国坚

  清水塘,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各地乡村叫这名字的肯定不少。但长沙的清水塘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坐落在芙蓉路、韶山路和八一路、营盘路之间,周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这喧嚣熙攘闹市里,清水塘悄然静处其间。

  这是名副其实的清水塘,一塘碧水,数亩见方,水面荷叶点点,鱼波轻柔;塘边柳枝披拂,樟树成荫。

  塘后几十步,一处小坡下面,是一栋砖木结构的房子,典型的湖南民居,中间厅堂、左右厢房,前有院子,围墙围着。

  这栋青砖黑瓦木板隔墙的小平房,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的第一个省级机关——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旧址,同时,这里也是毛主席和杨开慧早年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当时中共湘区委员会的领导人中,毛主席负责总体事务,何叔衡负责组织,易礼容负责宣传,李立三负责工运,另有两名委员郭亮、刘少奇,他们经常在这里开会,研究工作,开办补习学校、工人夜校,培养和发展党员,“砍头不要紧”的夏明翰、“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开国大将陈赓等均在这里学习、入党。他们在清水塘西数百米的小吴门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在潮宗街创办文化书社,宣传革命,培养干部。与清水塘一街之隔的少年陈树湘也经常来这里聆听革命道理并走上革命道路,他在长征时担任红三十四师师长,在湘江战役中用断肠明志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

  毛泽东和杨开慧夫妇,也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平静时光,毛岸英、毛岸青相继在清水塘出生。为了让毛泽东夫妇安心工作,毛泽东岳母向振熙老人也曾在这里居住,帮着照顾小孩。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在清水塘来来往往,革命的火种越烧越旺。那张旧书桌上,曾产生过多少引领革命道路的思想和文章,那些旧条凳上,曾坐过多少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和领导人。

  清水塘,既是湖南革命运动的重要策源地,也是毛主席和杨开慧这对革命夫妻共同生活的最后家园。1921年,毛主席在清水塘离别杨开慧时,写下了《虞美人 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此后,毛主席辗转广州、上海、武汉,直到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并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而杨开慧后来回到板仓老家一边带孩子,一边宣传革命,1930年冬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清水塘往南数百米的识字岭,时年29岁。杨开慧烈士的生平事迹,陈列在清水塘后数百米的烈士公园烈士纪念塔内。

  这栋小平房,到底凝聚了中国革命史上多少烟云,承载了湖湘共产党人多少壮烈?

  穿过近百年时光,如今的清水塘,在长沙核心商圈中独守着一份安宁静谧,用冷峻的沉默展示着,观察着,倾听着。

  如今的清水塘,令无数人带着朝圣的心,来这里瞻仰,聆听,思考。思考在那峥嵘岁月里革命者的青春热血,壮志牺牲。

  答案或许在那长长的毛泽东诗词长廊里,在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担当里,在那“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的柔情里。

  答案或许在那毛主席塑像的深邃目光里。那挥动的手曾搅动历史风云,让无数人前赴后继地奔向前方;那目光眺望的方向,是湖南一师,他曾在那里增长学识、磨炼意志;是橘子洲头,他曾在那里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如今他看到的,应该是长沙的最高建筑国金大厦。

  答案或许在那樟树林那边的长沙党史陈列馆里。革命先驱的凛凛身影诠释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他们正欣慰地深情凝望着这个他们为之奋斗的盛世,那枪托上刻着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绝不允许枪指挥党”的铭言,还如黄钟大吕般敲响。

答案或许就在那一方开着莲花的池塘里,在那一座青砖黑瓦的小院里。



湖南省律师协会版权所有,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湘ICP备15009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