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员工在中国工作,要不要缴社保?”“中国法律对商标保护有什么特别规定?”……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伊朗国家馆里,上海律师沈静刚介绍完自己的中国律师志愿者身份,就收到了上述提问。这是沈静第五次为进博会参展各方提供法律服务。每年这个时候,她都要加入上海市司法局进博法律服务志愿团。她说:“这是对外展示我们中国律师专业实力的好机会。”目前,全国像沈静一样的涉外律师已有1.2万余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涉外法律服务领域日益拓展。为进一步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量,司法部出台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不断壮大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在服务保障国家高质量、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强机构保障涉外法律服务落地 近年来,司法部不断强化涉外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培育和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全力维护我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为推动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培育工作,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支持中国律师“走出去”。截至目前,我国律师事务所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80家分支机构,与2018年相比,我国律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数量增长了47.5%。各境外分支机构加强投资、能源与基础设施、知识产权、税务等领域法律服务,在中外经贸往来和发展合作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日益彰显。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数量逐渐增多,为有效解决涉外商事争议,司法部支持9家境内仲裁机构加入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支持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北美、欧洲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全国仲裁机构办理的涉外案件中,当事人已涵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促进共建“一带一路”、保障我国企业和公民海外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自2019年12月成立后,组建了金融、跨境争议解决、知识产权、基础设施建设、劳动争议等9个专业委员会;建立了阿联酋、巴基斯坦、韩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塞尔维亚、巴西等34个国家(地区)工作组;设立了西安、广州、成都、海口、杭州5个代表机构,搭建起会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多层级管理架构;先后对接欧亚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环太平洋律师协会会议、亚洲律师协会会长会议等国际合作机制,积极申请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推动法律资源共享,实现资源整合价值最大化。 加强培养打造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涉外法治人才和队伍作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外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源头性的地位和作用。 司法部聚焦国家涉外法治战略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涉外律师、仲裁、公证人才队伍,加快培养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在建好用好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启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出台涉外律师人才培养政策措施,采取多种方式,分层次、分领域加强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 为加强司法行政系统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和储备,司法部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自2019年起共举办3期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涉外法律人才培训班,每期3个月,立足外语和涉外法律专业能力提升,课程设置涵盖外语、法律专业和外交外事等内容,共培养涉外法律人才近300人。近年来,司法部举办3期涉外律师人才高级研修班、10期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班。与2018年相比,全国涉外律师人数增加了4800多人,增幅67.8%,为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作为国内独立建制的涉外法治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学院打破学科院系壁垒、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以“订单式”培养为抓手,与政府部门、央企、律所、专家等开展交流,构建“跨校—跨界—跨境”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开辟全国范围内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新路径。 培育高水平的涉外法治人才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支撑,也是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保障。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采取多种举措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培训。 2023年11月,由北京市司法局、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江苏省司法厅、河南省司法厅及四省区市律师协会共同主办的涉外法律服务研讨会暨专题培训班顺利结束;2024年1月5日,由黑龙江省司法厅、省教育厅、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暨“仲裁法的修订”研讨会在哈尔滨举办……专家学者们围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前沿课题进行深度讲解和分享。 广泛交流深化国际法律服务合作 在第十届上海合作组织司法部长会议期间,以“深化法律服务合作 助力区域经贸发展”为主题举办法律服务国际论坛,推动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取得务实成果。司法部连续3年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举办法律服务专题展,先后组织139家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参展,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国际影响力。 在持续深化涉外法治交流合作中,司法部积极宣介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同约40个国家签署部际交流合作备忘录,与100多个国家司法部门保持各层级交往,在国际上的法治“朋友圈”不断扩大;举办两期涉外法治建设专题培训班,聚焦当前涉外法治建设前沿热点问题,为我国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解读和经验分享,切实提高相关主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请进来”。 司法部支持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代表机构,开展国内律师事务所聘请外国法律顾问、中外律师事务所互派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等试点。截至2023年底,来自20个国家的158家律师事务所设立了208家驻华代表机构。同时,允许境外仲裁机构在特定区域开展涉外仲裁业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调解中心已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业务机构。 在司法部指导下,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不断在深化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中展开新的探索。 对“走出去”的企业来说,知识产权境外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上海公证机构主动提供保全服务,为企业境外专利申请、转让、许可、涉外诉讼和国际仲裁提供了证据支撑。为了增进与世界各国公证界的相互了解,把公证领域的最新成果带进来,上海连续多年派代表参加国际公证联盟和国际公证合作委员会召开的相关会议,探讨研究公证前沿问题,参与国际公证规则的制定。 内蒙古满洲里市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市司法局充分利用地处三国交界的位置优势,着力构建法律服务“软联通”,满洲里市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成功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