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对相关法律问题提示如下,以供参考。
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属于甲级还是乙级?为何可按甲级疫情进行处置?
属于乙级疫情,现国务院依法决定按甲级疫情进行处置。
依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第4条之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为何可以协助筛查,劝阻外出及协助实施其它紧急措施?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9条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三、因参与本次传染病防治的医护人员,公务人员,社区与村委会工作人员等致病致残死亡的,有无法定补偿?
依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11条之规定,因传染病防治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
四、谁有权公布疫情信息?
依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38条之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五、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含按甲级疫情处置的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依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39条之规定,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六、患者拒绝隔离治疗,怎么办?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39条明确规定须要隔离治疗的患者,如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可否采取停工停业停课停市等措施?哪级人民政府有权做出决定?
依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42条之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后,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
八、甲类传染病(含按甲级疫情处置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可否实施封锁措施?由谁决定?
依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43条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九、故意或过失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的,可能引起什么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刑法》第114条、115条之规定,故意或过失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明知道自己患有突发传染病却故意隐瞒真实行程和活动,且与周边人群密切接触,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十、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为防治疫情而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277条之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为防治疫情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十一、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的行为,可能引起什么法律后果?
依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9条的规定,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负责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十二、散布疫情谣言、谎报疫情,可能引起什么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对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涉及疫情防控具体法律问题的咨询,请与湖南省律师协会疫情防控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组联系。湖南省律师协会疫情防控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组由肖超元任组长(13707496578),何亚伟(13908472952)、杨美莲(13808418703)任副组长,省律协参政议政与公益事务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医疗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全体副主任为成员,联络人:曾佳魁(18711073366),周宇君(13874880232)